自古以来,探索星辰大海便是无数人的梦想,春节档的电影《流浪地球》的口碑票房双丰收,更是燃起了许多宇航迷和科幻迷们的太空梦。
很多人都梦想着有生之年能去太空溜达一圈,也感受一把太空中漂浮的失重状态。在失重环境下,宇航员究竟是如何完成洗澡、洗漱、睡觉、吃饭、上厕所等一系列日常活动?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。
1
洗澡是个麻烦事
在太空中洗澡可不简单,太空站或航天飞机舱(以下简称“太空舱”)内部设有可固定的环,宇航员要先把脚套在里面,防止在洗澡时被冲得翻跟头。
因为在没有重力的情况下,水是一粒粒的水珠,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呛伤的情况,严重者甚至致死。为了防止意外出现,呼吸罩和护目罩是宇航员必须佩戴的。洗完以后,宇航员需要开动水泵,抽走身上的污水跟空气,否则污水不会自动流走。
在太空中,宇航员洗一次澡的时间是1个小时,光准备洗澡跟清理工作就要45分钟,真正用来洗澡的时间只是15分钟。
也正是由于这种方式太过繁琐,浪费时间,科学家们发挥聪明才智,成功改进了洗澡设施,使得洗澡过程相对简便。例如,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生活舱内的浴室不像浴室,倒像是一个桑拿室,宇航员只需要在浴室里待一段时间,当温度上升后,宇航员开始出汗,拿湿毛巾擦干净即可。
这样的洗澡方式,显然让宇航员感到不太适应,随后科学家在桑拿室的基础上又有所改进。宇航员在洗澡过程中,浴室内会喷射出清水与浴液,宇航员需要手动搓洗身体,然后打开抽风机抽走脏水,即可完成洗澡全过程。
需要注意的是,太空洗发液是专供宇航员们使用。这种洗发液绝大部分成分提取于植物,属于免冲洗的类型,能有效节约太空中的生活用水。也就是说,这种洗发液洗完以后不用水冲洗,直接拿毛巾擦拭就可以清理干净,且效果良好。
2
个人清洁不轻松
太空是失重环境,所以我们平时能轻松完成的洗漱动作,在太空却被大大的复杂化了。
洗脸时,宇航员们通常只是拿毛巾擦拭脸部,就当做正常的洗脸,因为失重环境下水不会向下流,而是四处飘动。
宇航们在刷牙时,可以不用牙刷,而是将可食用的牙膏放在手指上,在牙齿上下左右摩擦,摩擦完后拿毛巾擦拭牙齿,就完成了刷牙的动作。毕竟在失重环境下沾水刷牙,水跟牙膏泡都会到处乱串,不仅影响宇航员生活,还会对设备造成安全隐患。
如果想用牙刷刷牙,就得用到一个特制的水袋,小心翼翼地把牙膏和水附在牙刷上……刷完后吞进肚子里。
男宇航员们要在太空生活时间较长的话,理发、剃胡须是必不可少的事情,这时候吸尘器就派上用场了。在刮胡子时需要注意的就是,不要让胡子渣漏出来飘荡在舱内,因为清理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3
睡前记得绑自己
在太空中睡觉,宇航员们最大的感受有两个:第一个是日夜颠倒,第二个是睡姿个性。
日夜颠倒指的是,宇航员在太空内没有办法经历正常的日出日落,因为在围绕地球航行期间,航天员们可能经历不仅一次的日出日落,因而只能按照时间来睡觉。
睡姿个性指的是,在失重环境下,站着、躺着、趴着等各种姿势都可以让宇航员们入睡,所以对宇航员们来说,可以绑在床上睡觉,可以贴在墙上站着睡觉,可以飘在舱内睡觉,想怎么睡就怎么睡。
但大多数人还是选择固定睡觉,这样可以保证睡醒后的安全感,避免在飘荡状态下产生恐慌感。
4
太空饮食很营养
现如今,在太空中吃饭,宇航员们食谱涵盖的食物范围大为丰富,据不完全统计,宇航员们的食谱包括香肠馅饼、辣味烤鱼、土豆烧牛肉、奶油面包、豆豉肉汤、金枪鱼沙拉、巧克力、酸奶、果脯、果汁、可口可乐等。
尽管有这么多丰富的食物,但宇航员们还是要按照营养师配置的食谱来操作。食品柜中每个装着食物的塑料袋都会标记“XX名字,第几天第几顿”,宇航员们会按照顺序取出,将脱水食品加水,放置在烤箱内加热,不超过30分钟就可以用餐了。
在吃饭时,宇航员们的动作也大有讲究,需要先将手和脚固定下来,轻轻地端起碗具,最好用叉子一次扎准食物,迅速放到嘴里咀嚼,以免闭嘴过慢食物飞走。在咀嚼食物时可以放慢速度,这样不仅对消化食物有所帮助,还能减少食物残渣的漏出。
5
太空如厕要当心
太空失重状态下,宇航员容易便秘,即使拉得出,稍不注意粪便就会乱飞,太空如厕是困扰宇航员的一大难题。
跟地球上马桶不一样,宇航员使用的坐便器直径仅为10厘米。因为地球上存在重力环境,水的冲洗能够将排泄物带走,但在太空中就很难这么办。
再加上太空中水资源相对短缺,不会用来做排泄物的冲洗,因此引入真空泵,依靠吸力将固态及液态排泄物收集,引入分流器分别储存起来,最终返回地球。
为了保障宇航员们的太空如厕,太空舱内部还配备了婴儿纸尿片,手套、尿布、消毒剂,生怕宇航员在上厕所期间出现意外情况,方便他们及时应对。
太空生活既有趣又无奈,失重的太空环境、封闭的生存空间不仅挑战着宇航员的身体极限,还有心理承受力。未来,人类真要移民外太空,怎样适应太空生活也是很大的一个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