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春三月的一个午后,女品酒师姜伟华为我们展示了一场品酒秀,只见她:缓缓端起酒杯,仔细观察酒的颜色,然后轻摇两三下,鼻子凑近杯口,深吸一口酒香气,几秒钟后,举杯喝一口,反复鼓动舌面,品味。一连串的动作顺畅、幽雅,仿佛品味艺术品。
姜伟华是上海市酒类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有限公司的一名职业品酒师,她介绍,“品酒分为观、闻、尝三个步骤,以白色背景为衬托,观看酒的颜色是否纯正,里面是否有杂质,红葡萄酒年份越短,颜色越深,酒的边际泛紫红色。”
一
回忆往事,姜伟华说,自己第一次接触与酒有关的工作是,年在酒类行业协会当培训老师,为酒类经销商、进口商以及零售商们,做一些法律法规的培训。在3年的培训工作中,接触了很多的酒类经销商、进口商以及零售商们,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跟酒有关的知识,从而使自己对酒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:为什么有的酒好喝,有的酒不好喝?为什么有的酒是这个味道,有的酒却是那个味道?
年,机缘巧合,姜伟华工作调动到上海市酒类质量检测中心,开始了品酒师的跋涉之路。
上海市酒类质量检测中心,是一个专门从事酒类检测的机构。在这里,姜伟华不仅要熟知各种酒类的国家标准,地方标准,产品标准,法律法规。而且,要知晓白酒、*酒、啤酒、配制酒、洋酒、清酒等各种酒的分类、优劣,掌握各类酒的质量检测技能。
面对浩瀚的酒的世界,她感到自己这个小白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很多很多。于是,她在老法师的带领下,从酒的品种开始学习。
那些日子里,姜伟华每天恶补各类酒知识,了解各类酒的特性、生产工艺、储存方式等。
“观颜色、鼻闻香、口尝味,综合起来找风格”,这是师傅传给姜伟华的口诀,其中还有很多讲究。比如在闻的时候,自然呼吸即可,不能刻意用力。品酒也不是一杯下肚,入口1-3毫升即可,让它铺满整个舌面,然后再吐出来漱口,以免干扰对下一杯的判断。
师傅告诉她,想品出酒的好坏,必须将酒含在嘴里使酒液布满舌面,用丰富的味蕾感受酒的各种味道,感悟出每杯酒的不同。
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品酒师,并非易事。除了要有敏锐的嗅觉和味觉外,还要有丰富的酒类知识,掌握每种酒的特点,还要在同一类型、不同质量酒的品评中,找出相互间的差别。
此外,还需要对各等级酒做出准确的鉴评……总之,这是一项不能带有丝毫侥幸心理的工作。
在日常工作中,姜伟华经常会向市场监管局的老法师们讨教关于真假酒的鉴别。通过不懈地向业内外大咖学习,加之单位里老法师们的倾囊相授,姜伟华终于练得一双“火眼金睛”——成为国家级二级白酒品酒师。
现在,她凭着这些经验,基本上可以一眼辨别酒的好与差。比如,倒上一杯白酒,姜伟华不用喝,只需要看看外观、闻闻味道,就能说出是什么地方生产的哪一种白酒。
在有的人看来,一个女人每天与酒打交道,总会有枯燥乏味的时候。姜伟华却很享受这样的过程。她说,虽然每天端起酒杯,但每天接触的酒都不一样,就像一种未知的探索,这是非常愉快和美妙的事情。
作为一名专业品酒师,姜伟华还善于及时了解市面上各种酒的销售动态,喜欢琢磨受老百姓欢迎的酒好在哪里。用她的话来说,酒没有好坏之分,只要有机会品尝,她都不会放过。
二
从不喝酒的姜伟华,自从进入酒类检测这一行后,成天与酒打交道,喝酒成为家常便饭的事情。但是,她不是为喝酒而喝酒,而是很用心地去“喝酒”,将每一次品酒,都当成是一种学习和摸索的实践。
她说,每次品完酒,都会吐掉——“即使再好的酒”。这是品酒师的“规矩”。要求严格一些的品酒师,是从来不饮酒的。
作为一名资深的品酒师,姜伟华反复强调,品酒最重要的是保持灵敏度、保持头脑清醒。她说,品酒有四个步骤,即“看、闻、尝、综合评价”。一看颜色,白酒一般无色、或呈微*色,注意有无悬浮物等;二闻,用嗅觉感知这个产品的味道是否正常;三尝,用舌头、口腔品尝酒的味道浓淡、醇和度、协调性等,最后进行书面以及口头的综合评价。
她强调说,品评师对酒的敏锐程度,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,源于对酒知识的深入了解,把握量化的标准。品酒师依托自己丰富的酒类知识和酒的风味特征、不同口味的了解,感知这杯酒的“故事”。
“这瓶酒产于多少年?”姜伟华拿起一瓶白酒说,“普通人如果不看酒瓶的标识,很难断定,而品酒师就要有这样的能力。”经过锲而不舍的钻研和学习,现在,姜伟华已经能通过品尝熟练解决类似的“棘手难题”。
有一次,一家酒厂送样酒检测,姜伟华打开酒瓶,凑到鼻子下面闻了闻说:“贵厂生产的酒,用粮比较杂,香气不纯正,也不持久。建议你们以后做酒,在原料选择上多下点功夫。”
某次,姜伟华在检测某种酒的时候,一针见血地指出酒的不足。该酒厂送检人员听完姜伟华的话,脸色尴尬,没错,确实是在酿酒原料选择上出了些问题。
我请教姜伟华:有什么简易方法,能很快辨认出真假红酒?“不酸不涩就不是葡萄酒,又酸又涩就不是好葡萄酒。”姜伟华笑道。
好酒从专业技术上来讲,标准有很多,比如要求酒色清澈透明,无杂物。然而,姜伟华说,从我内心来说,好酒的标准,不应该是我们品酒师定的。消费者说某个品牌的酒好,那就是好。我认为,品酒师的最大价值是说出什么样的酒不是好酒。再苛刻一点,应该是在鸡蛋里挑骨头。我们把控住了酒的品质,对消费者负责,那就是我们最大的价值。
三
科技发展至今,人们已经可以分辨出仅仅是白酒香味一类,成分就达多种。但是,它们之间微妙的平衡变化,必须由品酒师通过自己敏锐的感觉器官,如眼、鼻、舌、口腔去完成,任何精密仪器都无法替代。
在姜伟华看来,品酒是嗅觉和味觉的综合。为了提高嗅觉的灵敏度,让自己的鼻子多接触一些花草香料,姜伟华有事没事喜欢往超市钻。不是去购物,而是为了嗅一嗅那里的蔬菜、香料、调料的味道。更多时候,她会趁着时令果蔬上市的机会,多买一些回家,一有空就用心专注地品嗅。
“品酒师是被当作仪器使用的”,姜卫华笑道,用这个词来形容品酒师最贴切不过。品酒师,这是一个充分发挥舌头和鼻子能动性的职业,所以如何保护舌头显得尤其重要。为此,姜伟华会给舌头做特别的护理,比如每天用牙刷刷舌头,漱口用蒸馏水,或者睡觉前为舌头做做按摩,让舌头来一套伸展运动等等。
人们常说“美酒佳肴”,可对品酒师而言,越可口的佳肴,越是品酒的敌人,一丝一毫的异味都有可能影响最终的判断。
为了以味蕾守住质量大门,姜伟华平时过的是“无味”的生活:清淡的三餐,有规律的作息。她平时不喝茶,不喝酒,也不喝咖啡;基本与化妆品绝缘,连面霜和洗发水,也不使用香味大的。
她说。但凡有香气,都会影响到对酒品的判断。这是因为品酒师在品酒过程中除要求必须做到尽可能客观外,还要求日常饮食不要吃辛辣食物,力求做到清淡寡味。甚至,有时候品酒师的心情好坏、身体状况以及是否专注,也会影响到整个品鉴结果。
和姜伟华一起喝酒的人,都有压力。每次出去她都随身带着笔和日记本。有时候,旁边的几个闺蜜都热火朝天地喝过几杯了,她还端着酒杯在鼻下,沉浸在嗅觉的体察当中。这样的喝法,在其他人眼里显得乏味、机械。对她来说,要成为一名顶尖的品酒高手,牺牲掉的又何止是饮酒的“乐趣”。
对姜伟华来说,能抵御枯燥感的,不是兴趣,更不是功利,而是一种追求。这种追求让她在每一个细节中,体会到极致的乐趣。
她坦言,品酒最重要的部分,是鉴别,是交流,是分享。引导消费,丰富酒文化。这是她一直想做的事情。
姜伟华用6年的坚守告诉人们,女品酒师的芳华,是一种远离靓妆、生活“寡淡”的人生体验,是默默无闻的职业选择,更是精确到万分之一的初心坚守。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